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

发布时间:2021-8-1 9:33: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11.10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IPC分类号D06B23/20; D06B23/30; B01D36/00; B01D35/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属于纺织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搅拌桶、过滤系统总成、排清水口、操作箱、搅拌桶进污水口、助剂系统总成;搅拌桶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中部,过滤系统总成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右侧,助剂系统总成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左侧,操作箱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前侧,排清水口位于过滤系统总成的下面,搅拌桶进污水口位于搅拌桶的下面;搅拌桶进污水口通过管道与助剂系统总成中的助剂泵连接;排清水口通过管道与清水蓄水箱连接。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通用性强、出水质量高。

1626139762.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搅拌桶、过滤系统总成、排清水口、操作箱、搅拌桶进污水口、助剂系统总成;搅拌桶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中部,过滤系统总成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右侧,助剂系统总成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左侧,操作箱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前侧,排清水口位于过滤系统总成的下面,搅拌桶进污水口位于搅拌桶的下面;搅拌桶进污水口通过管道与助剂系统总成中的助剂泵相连接;排清水口通过管道与清水蓄水箱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系统总成包括:助剂箱A、助剂箱B、助剂箱C、助剂箱D、助剂箱A电磁阀、助剂箱B电磁阀、助剂箱C电磁阀、助剂箱D电磁阀、助剂泵A、助剂泵B、助剂泵C、助剂泵D;助剂箱A电磁阀固定在助剂箱A上,助剂泵A一端通过助剂箱A电磁阀与助剂箱A相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桶相连接;助剂箱B电磁阀固定在助剂箱B上,助剂泵B一端通过助剂箱B电磁阀与助剂箱B相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桶相连接;助剂箱C电磁阀固定在助剂箱C上,助剂泵C一端通过助剂箱C电磁阀与助剂箱C相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桶相连接;助剂箱D电磁阀固定在助剂箱D上,助剂泵D一端通过助剂箱D电磁阀与助剂箱D相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桶相连接;操作箱与总控操作平台相连接,与助剂系统中的助剂箱A电磁阀、助剂箱B电磁阀、助剂箱C电磁阀、助剂箱D电磁阀、助剂泵A、助剂泵B、助剂泵C、助剂泵D相连接;与过滤系统中的过滤电控箱、除渣电机、过滤第一气动阀、过滤第二气动阀、过滤第三气动阀、过滤泵、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过滤第六气动阀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总成包括:过滤电控箱、超微过滤桶、除渣电机、过滤第一气动阀、残渣桶、反清洗储水箱、过滤第二气动阀、过滤第三气动阀、过滤泵、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过滤第六气动阀;过滤电控箱位于过滤系统本体的上部并与各个泵和气动阀门相连接,过滤第三气动阀、过滤泵、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和过滤第六气动阀位于过滤系统本体的底部,并且它们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过滤第三气动阀通过管道和过滤第二气动阀与反清洗储水箱相连接,残渣桶位于过滤系统本体的中部,并通过过滤第一气动阀与除渣电机和超微过滤桶相连接,超微过滤桶分别通过管道与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过滤第六气动阀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微过滤桶中设有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为叠片自清洗过滤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还包括PLC控制器分别与过滤系统总成、操作箱和助剂系统总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箱分别与过滤系统总成中的过滤电控箱、超微过滤桶、除渣电机、过滤第一气动阀、过滤第二气动阀、过滤第三气动阀、过滤泵、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过滤第六气动阀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箱分别与助剂系统总成中的助剂箱A电磁阀、助剂箱B电磁阀、助剂箱C电磁阀、助剂箱D电磁阀、助剂泵A、助剂泵B、助剂泵C、助剂泵D电连接。

说明书

一种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属于纺织面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纺织生产大国,纺织行业年耗水量在各工业行业中排在前列,而其中染色用水量占到80%。

传统染色行业,以水为介质对织物进行染色处理,由于水相反应的不完全性,造成了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污染物。

废水处理技术难度较大,投入多,已经成为困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降低染色用水和污水零排放是未来的趋勢。

纺织工业污水中含有棉、毛及纺织品上洗脱的油类、脂类和纤维素,以及在加工过程中投加的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等,因此,这类污水的成分比较复杂,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色度深且多变、pH值变化大、水量水质变化大等,这类污水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对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构成严重挑战。

2014年4月16公开的、专利名称为“一种纺织污水处理系统”、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587985.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纺织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进水池和污水出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水池和所述污水出水池之间依次设有捞毛机水池、调节池、一级物化处理池、生化处理池、脱色处理池。

但其缺点在于:整个系统占地面积大,各个设备离散,不集中,自动化程度低,处理后的清水难回用等。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通用性强、出水质量高的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就成为该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通用性强、出水质量高的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包括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搅拌桶、过滤系统总成、排清水口、操作箱、搅拌桶进污水口、助剂系统总成;搅拌桶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中部,过滤系统总成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右侧,助剂系统总成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左侧,操作箱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前侧,排清水口位于过滤系统总成的下面,搅拌桶进污水口位于搅拌桶的下面;搅拌桶进污水口通过管道与助剂系统总成中的助剂泵相连接;排清水口通过管道与清水蓄水箱相连接;

助剂系统总成包括:助剂箱A、助剂箱B、助剂箱C、助剂箱D、助剂箱A电磁阀、助剂箱B电磁阀、助剂箱C电磁阀、助剂箱D电磁阀、助剂泵A、助剂泵B、助剂泵C、助剂泵D;助剂箱A电磁阀固定在助剂箱A上,助剂泵A一端通过助剂箱A电磁阀与助剂箱A相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桶相连接;助剂箱B电磁阀固定在助剂箱B上,助剂泵B一端通过助剂箱B电磁阀与助剂箱B相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桶相连接;助剂箱C电磁阀固定在助剂箱C上,助剂泵C一端通过助剂箱C电磁阀与助剂箱C相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桶相连接;助剂箱D电磁阀固定在助剂箱D上,助剂泵D一端通过助剂箱D电磁阀与助剂箱D相连接,另一端与搅拌桶相连接;操作箱与总控操作平台相连接,与助剂系统中的助剂箱A电磁阀、助剂箱B电磁阀、助剂箱C电磁阀、助剂箱D电磁阀、助剂泵A、助剂泵B、助剂泵C、助剂泵D相连接;与过滤系统中的过滤电控箱、除渣电机、过滤第一气动阀、过滤第二气动阀、过滤第三气动阀、过滤泵、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过滤第六气动阀相连接;

过滤系统总成包括:过滤电控箱、超微过滤桶、除渣电机、过滤第一气动阀、残渣桶、反清洗储水箱、过滤第二气动阀、过滤第三气动阀、过滤泵、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过滤第六气动阀;过滤电控箱位于过滤系统本体的上部并与各个泵和气动阀门相连接,过滤第三气动阀、过滤泵、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和过滤第六气动阀位于过滤系统本体的底部,并且它们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过滤第三气动阀通过管道和过滤第二气动阀与反清洗储水箱相连接,残渣桶位于过滤系统本体的中部,并通过过滤第一气动阀与除渣电机和超微过滤桶相连接,超微过滤桶分别通过管道与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过滤第六气动阀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还包括PLC控制器,分别与过滤系统总成、操作箱和助剂系统总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操作箱与过滤系统总成中的过滤电控箱、超微过滤桶、除渣电机、过滤第一气动阀、过滤第二气动阀、过滤第三气动阀、过滤泵、过滤第四气动阀、过滤第五气动阀、过滤第六气动阀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操作箱与助剂系统总成中的助剂箱A电磁阀、助剂箱B电磁阀、助剂箱C电磁阀、助剂箱D电磁阀、助剂泵A、助剂泵B、助剂泵C、助剂泵D电连接。

优选地,设有两个搅拌桶。

优选地,还设有搅拌桶视窗,位于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本体的中前部。

优选地,所述超微过滤桶中设有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为叠片自清洗过滤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的电氧化絮凝染液循环回收系统,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通用性强、出水质量高;能够处理染液配色破碎设备和染液喷注系统换色时清洗装置产生的污水,处理后的清水可以回用,减少污水的排放,节能环保。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发明人:李川凌;李洪奇;夏光梅)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